初中英语有效创设情景语法探究
发布时间:2019-11-07 来源:头桥中学
 

头桥中学   蔡小莉

【摘要】现阶段中学英语教育中语法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优化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成为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首要问题,笔者从创设情景进行语法教学的角度,浅谈优化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从而实现语法在形式上、意义上与用法上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创设、实践探究

    总结自己这几年英语教学的成败得失,觉得语法教学存在两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效果比较差,教师经常会抱怨一个语法知识点反复讲了无数遍,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明白了,但无论是语法练习题正确率还是学生的口语以及写作还是会出现大量的错误;二是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语法课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从老师的角度上来说,学生听课没有兴趣,教师授课也提不起精神,语法课就成了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最头疼的授课内容。传统的语法内容的枯燥,反复单一的操练,使得英语教师在语法教学中长期感到困惑。

   《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一书的作者Larsen-Freeman认为: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师和学生对语法的一些固有观念。”她在书中提出:“不应该把语法视为一套静止的规则,而应把它当成一种与听说读写并行的技能。”她主张语法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们应该怎样说和写,而是要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要这样说和写。她的这些语法教学理念对于笔者在教学上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课程实施环境。情境,顾名思义,是指一种情景,一种境界,教学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设置的与教学对象(学生)、教学人员(教师)以及其它各种教学媒体发生关系的情景,境界。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十分重要。使得语法教学能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而且效果显著。

在教授牛津英语九A Module2 unit5Memory的语法知识---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时,笔者将上面提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进行了教学实践尝试。

一、情景创设,营造氛围

    《新课标》指出:外语学习缺少良好的环境氛围,要求优化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重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由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虽然在之前的练习中碰到过涉及该知识点的练习,但没有进行过整体的学习,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两种情况以及他们的用法,更能够将语法教学交际化,提高学生语法知识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笔者从教室的绿化角提出疑问,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然后给出了班上某位同学的不好习惯,让学生猜测可能会导致的结果,接着笔者给出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让学生帮忙给出建议,最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并予以改正,让学生正确运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在这节课中,笔者把握好语法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运用该知识点结构与句型的机会,不断的操练让学生明白语法知识的意义与用法,并且在实际交际中恰当、有效地运用。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景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的语言现象在情景环境中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学生乐于学习英语。本学期班级设立了绿化角,学生们对它爱护有加,每天都精心呵护植物的生长,所以对班级的绿化角非常熟悉,教师先对班级的绿化角进行提问,进行一种假设性的提问:

    Plants grow well if you water them regularly.

    If you don’t water plants regularly, they don’t grow well.

  Plants die if you don’t water them.

    得到的结论是,当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如果是一定的结果 ,主句用一般现在时,从句也用一班现在时,并用生活中人们非常熟悉的水作进一步的验证。

    Water turns into ice if we freeze it.

    If we heat ice, it turns into water.

  If we boil water, it turns into steam.

    Water turns into steam if we boil it.

    笔者在课开始时对教室里的绿化角进行了假设性的提问。绿化角是教室的一部分,学生非常熟悉,然后又用了生活中更加熟悉的水作进一步的跟进,让学生更加明白了这种绝对性的推测。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找到最贴近学生的。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笔者选择了教室里的绿化角引出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第一种情况,并用生活中的水的几种状态作为跟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过程的引入非常的自然,也为后面引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另一种情况做好铺垫,进行对比。

三、情景实践,以情促学

   优质的英语课堂不能单以教师传授给学生有效信息的多少来衡量,还要注重学生内化、吸收的容量。单纯的,直接的课堂教学乏味无趣,容易使学生感到压抑,产生心理疲劳,阻碍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在导入环节,我对班级的绿化角进行了假设性的提问,在语法知识点的学习时我从学生自己着手,让学生更有设身处地的感受。

教师通过介绍班上同学Tom的坏习惯,让大家猜测他的这种坏习惯可能导致的后果,引出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的另一种情况,即结果是不确定的。

Tom’s bad habits

What will happen?

Tom doesn’t eat breakfast.

He will be hungry in class.

He will have a stomachache.

He will be unhealthy.

.

.

.

Tom 更多的坏习惯导致更多可能的坏结果。

Tom gets up late.

He will be late for school.

Tom eats too few vegetables.

He won’t be healthy.

Tom does his homework carelessly.

He will make many mistakes.

Tom spends little time on English.

He will fail the exam.

   让学生进行pair work 训练:

S1: What will happen if Tom gets up late?

S2: Tom will be late for school if he gets up late.

    从这一系列活动中引出当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导致的结果是不确定时,主句用一般将来时,从句用一般现在时。

  笔者用班级中的学生做例子,说出他不好的习惯让学生们讨论他这些坏习惯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得出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第二种情况。用大家熟悉的同学举例是让学生们觉得更加熟悉,激发他们的思维,为得出结论做好铺垫。笔者主要围绕班上学生Tom的坏习惯,让学生设想他这些坏习惯可能导致的后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在情景中呈现该语法项目的用法,还能使学生围绕主题,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激活学生的认知,通过设计情景,谈论学生身边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语法知识。语法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让学生去背的形式和规则,而是应该在适当的语境中自如运用所学知识,内化语法规则。

四、情景探究,学以致用

《新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素材要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除了身边的同学,学生特别关注的是自己的任课老师,为了进一步拉近笔者与学生的距离,在最后输出的环节中,给出了教师本人的缺点让学生帮忙予以改正,也达到了这节课的“高潮”之处。学生非常活跃地帮助老师予以指正,并运用今天所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假设性的归纳和总结。

    教师介绍自己的坏习惯,让学生帮忙予以改正。

Miss Li drinks little water every day. That’s a bad habit.

If Miss Li doesn’t drink enough watershe won’t be healthy.

Miss Li ________________ unless she _________________.

So Miss Li wants to change the bad habit into a good one.

Miss Li __________________ if she drinks enough water.

I hope she’ll form the good habit of drinking enough water.

再让学生想想自己的坏习惯,并小组讨论进行改正。

S1: 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s a bad habit.

S2: If________________, he/she____________.

S3: ______________ unless she___________.

S4: So ______ wants to change the bad habit into a good one. He /She ____________ if___________.

S1:I hope she will form the good habit of______.

    笔者将自己的坏习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帮助改正,从而引出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并进行小组讨论,进行一系列假设性的讨论,将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进行充分的操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语法知识点的用法。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实际运用帮助学生内化语法规则,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所创设的情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后能够容易地输出。而学生自始至终都在与自己紧密相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情景升华,动态演绎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要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处理好“学得”与“习得”的关系,以习促学,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整节课笔者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情景。无论是绿化角、班级同学、还是老师自己,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他们不仅获得了语言知识,还获得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及时反馈不仅能够为下一次备课做好充分准备,更能够弥补自己教学设计上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对于语法教学来说,反馈更加重要。在新授9A Module1 Unit2被动语态时,在设计课件时认为被动语态的四种时态改变规则教会学生后让学生将主动语态改为变动语态应该很方便,但在A班上完后发现学生在这一块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及时调整课件,在改之前先让学生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再改语态,在B班上时效果就好很多。

语法教学不应该只是老师给出规则然后让学生做练习,而是应该通过加入对话、游戏、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实现从“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语法教学创设情景是可行的必要的,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学习,能够消除学习疲劳。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自主发现语法规律,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语法教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 D. 2005.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 (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牛津版)初中九年级第一学期【T.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分享到: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